55海淘:全球化不是企业想不想,而是不得不做的事
发布时间:2022-07-01
浏览量:8378
新冠疫情余波未平,俄乌冲突硝烟又起,全球化走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,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寻求建设更独立的供应链,不少企业经营者对经济全球化的前景表现出担忧。“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,不管你喜欢与否,全球化的程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”,致力于全球化进程建设、带领更多国内优秀品牌到海外市场淘金的55海淘表示,正在经历变革的经济全球化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与弹力,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充分利用一切机遇,合作应对一切挑战,才能共享全球化的红利。
“企业全球化,既是大势所趋,也是发展所需”,55海淘通过回顾全球化发展的历程,指出只有做全球化的建设者,才能成为全球化的最终受益者。二战之后,贸易全球化起步,随着远洋运输、技术转移等配套设施逐渐成熟,资本可以走出国门,寻求更大的市场。在这一阶段,“中国制造”开始成为一种现象,从义乌的鞋子袜子到广东的小家电,虽然没有品牌,但是不影响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地位。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,“成本”成为贸易全球化的关键词,欧美自身的生产成本快速上升,需要寻找新的成本洼地,他们将制造业转移到国外,通过更低成本要素的整合生产后再卖回欧美去。中国成为了受益者,凭借资源配置要素成本低、营商环境好,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制造链条。中国的企业家也开始在贸易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,走向海外,通过收购海外品牌、设立海外工厂等进行全球化的探索和尝试。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后,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。在这一过程中,中国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一步步走向中高端,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,购买力释放出巨大的需求,由此带来了庞大的市场潜力,展现出非凡的魅力。
“全球化不是企业想不想,而是不得不做的事”,55海淘指出,疫情之后,企业都面临着如何打通“生命线”的压力,而受疫情影响,全球消费者的购物模式大量转为线上,全球电商销售额规模以复合年增长率16.8%的速度快速增长,整个海外消费市场呈现出线上化、社交化、交互性强等特点。除欧美市场外,东南亚、拉美、中东等市场都有很强的增长潜力,这对于急需开掘市场潜力的商家而言,是难得的机遇。从国家政策层面看,国家对于企业出海的扶持力度也在逐渐加码,尤其是对于中小企和外贸新业态给予专项资金、通关手续简化、税收和场地租金减免、人才支持等政策,推动其更快更好发展。
机遇就在面前,能不能把握住,就要看方式和方法了。作为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,55海淘走在了全球化的前列,在美国洛杉矶、日本等地设有分部,在将全球好物带到国内消费者家门口的同时,带领越来越多的优秀国货品牌出海,到更大的全球市场淘金。
“55海淘所做的工作,在于让更多的商家了解全球化、消除对出海的恐惧与陌生感,拓宽视野与思路,收获市场与机遇”,据55海淘效果营销高级副总裁陈魏兰介绍,公司已投资数千万元,搭建出海效果营销平台,向海外输送优秀的国内企业品牌,通过对接全球媒体渠道,为出海企业品牌提供准确的流量,现已取得成效,得到了很多国产知名品牌的认可,接下来还将继续增加投入,支持国内企业品牌国际化,让更多的国货品牌能够在全球市场崛起。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,不代表河北时代电子有限公司的观点和立场。